close

3 - a.jpg
文/MBM   出處/玩到死為止     *本文為節錄,完整文章請點我

「聽媽媽的話」探討的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親子關係。也由於是這麼的真實與貼切,是一部讓人在電影結束後,不但能給觀影者內心的觸動,還會讓人不斷思索的好電影。

身為人子,我完全能夠百分之百體會男主角所說:「我愛不了我媽媽,但我也恨不了我媽媽」那種感覺,母子間本來就會有許多衝突,家人間更因為沒有距離,情緒中的言語及態度用起來傷人更深。就像成長過程當中,甚至到了現在我們還是會因為母親許多無法叫人理解的行為而憤怒不已,「為什麼我媽媽要這樣傷害我!?」「為什麼我媽媽都不懂我在想什麼!?」,小小的不滿及誤解累積下來只會是下次更大規模衝突的遠因,有時候更會痛恨自己「為什麼我要身在這種家庭中被這樣對待?」,也難怪「聽媽媽的話」中男主角為什麼恨透了他母親,希望她永遠消失。

母親與小孩的衝突只會隨著孩子成長不斷發生,在母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但事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熟,已經不能再用當年那個小孩子的眼光來對待他們了,於是乎爭吵與糾紛由此而生。「你現在翅膀長硬了會飛了嘛!」「為什麼你都不瞭解我!!?」這種類型的鬼打牆對話重覆不斷的出現。

事實上,能降低親子間衝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

也因為隔離,親子間不用每天尖銳地對立,在距離分隔之下,親子間反而因為少數的相聚機會而更珍惜彼此,成年後的親子關係可以接受這種分開的隔離,但處於青少年的親子關係,對親子雙方來說都是煎熬的經驗。

只是距離降低美感,如果又回到親子同住的情形,爭吵保證隨之發生,而親子間距離與親情間的拔河拉鋸,是一道永遠解不開的難題。這也是為什麼「聽媽媽的話」這麼寫實又好看的原因。

對父親親子關係的一場戲更是讓人拍手叫好,身為單親家庭孩子的男主角,在母親找來父親共同商議要將男主角送至寄宿學校就讀時,男主角直接對父親怒吼:「我四個月只看過你一次,你憑什麼決定我的未來。」這句話應該講到很多人的心崁裡,為什麼我們要將我們的未來交給一個完全不瞭解我們的人決定?只因為他是你爸?而究竟什麼是對孩子「好」的選擇,憑什麼是由父母單方面決定,還是所謂「好」的選擇其實只是眼不見為淨而已,這些都是影片後叫人深思不已的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母親的演技也是一大亮點,尤其是影片結束前打電話至寄宿學校那一段,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的演出,最後憤怒摔電話的結果更為整場戲作為最高潮的結束,連在戲院欣賞電影的我都想站起來鼓掌叫好了!(現在還真的有零星掌聲及歡呼。:P)這段演出真的是本片必看的橋段!

「聽媽媽的話」探討的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親子關係。也由於是這麼的真實與貼切,是一部讓人在電影結束後,不但能給觀影者內心的觸動,還會讓人不斷思索的好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film 的頭像
    ifilm

    iFilm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