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可喜可賀!繼5/21上映的【謎樣的雙眼】拿下壹週刊影評當週最高分(持續上映中),本週五上映的【發現心節奏】再次奪下本週最高 098.gif

fishtank1.jpg

壹週刊NO.471  文/王志成 (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碩士。曾任「首映」Premiere 雜誌台灣版總編輯,線為自由編導影評人)

一個叛逆憤怒的青春期少女,用行動跟語言的暴力對待同儕和家人,這樣的情境在電影或社會新聞裡,並不罕見,但是當我們看到這個少女的母親只有三十出頭,換言之,媽媽也是在十幾歲就生下女兒,而且不只生一個,兩個女兒的言行粗暴,都讓人搖頭,【發現心節奏】不動聲色地經由這樣一個不成熟的家庭,引領觀眾進入當前的社會問題核心:生育率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以及社會弱勢者教育的隱憂。

被生的人,沒有權利挑選要生在什麼家庭、或擁有什麼樣的父母,既然是在一個本身不成熟、也沒什麼責任感的單親母親教養下、一路聽著三字經長大,你怎能責怪青春叛逆期女主角的言行?【發現心節奏】聚焦在這個少女對環境發生事物的反應上:她被媽媽新交的男友吸引、她想去參加舞蹈甄選就業、她一再試圖釋放一頭被鎖鍊拘禁的馬。她對友誼、正在萌芽的慾望、親情、解脫等等形而上、形而下的需求都懵懵懂懂,偏偏母親跟教育單位都無能提供任何協助,她只能靠本能去衝撞,結果是成人世界的真相、跟她對表象的想像,有極大落差:那是一批不可能被解放的老馬、成人的溫柔是一種掠食的偽裝、舞蹈比賽原來是人肉市場

通常這樣的故事,我們會把它稱為「成長電影」,【發現心節奏】殘酷地揭露社會M型化後,底層人生存的困境。未成年單親媽媽,如何教養出良好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環境下新生的下一代,又如何長成未來社會的主力?英國的單位國宅、社會福利、跟教育制度都還不是最差的,把【發現心節奏】跟【珍愛人生】對照著看,再想想台灣那些懷孕9個月的女學生、卻被同學跟家人都當作是發胖、在廁所生完小孩後棄之不顧的社會新聞,就知道這個問題是全球性的,【發現心節奏】的藝術手法跟視野,非常引人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