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Photo 26.jpg

文/李幼鸚鵡鵪鶉

奧黛麗赫本1953年在威廉‧惠勒導演的電影《羅馬假期》裡一鳴驚人,從此大紅大紫,成為超級巨星。接二連三演出比利‧懷德的《龍鳳配》、金‧維多的《戰爭與和平》、史丹利‧杜寧的《甜姐兒》,都是一流導演的上乘佳構。後來那麼一年,希區考克也來邀約共事,不巧正逢奧黛麗赫本懷孕,或許是兩位A.H.(Alfred Hitchcock與Audrey Hepburn)各自輝煌電影生涯中唯一的憾事。再往後,在威廉‧惠勒導演的《偷龍轉鳳》中,奧黛麗赫本夜裡在床上閱讀一本封面印著希區考克照片的驚悚書刊,讀著讀著,自家就遇上了驚悚事(彼得奧圖扮演的「賊」潛進屋裡),算是威廉‧惠勒幽了希區考克一默。其實早在希區考克有請奧黛麗赫本扮演的英國公主接見媒體記者,最先報出身分的男記者竟是《芝加哥日報》的希區考克!史丹利‧杜寧導演、奧黛麗赫本主演《謎中謎》被譽為希區考克式的驚悚劇,評價之高,不輸希區考克電影,宛如杜寧為赫本補齊了跟希區考克擦身而過的遺憾。


近年,我常把兩張照片當名片送給主動跟我搭訕的陌生人。畫面背景是照片中的鸚鵡、鵪鶉、我,前景是鸚鵡與鵪鶉本尊。兩張差別在於一是鸚鵡與鵪鶉面對面,一是背對背。沒有任何文字,經由看「圖」識「字」,我的名字呼之欲出。近期看陳傳興導演的文學家紀錄片《化城再來人》,開場鏡頭是夜色中的廟宇,讓我直覺恍若彼得‧葛林納威電影《繪圖師的合約》的其中一個場景,我當成是那個場景的東方版。只是,葛林納威的電影屋頂有人、地上有人,洋溢出「看」與「被看」的抗衡以及暗潮洶湧的曖昧;陳傳興的畫面無人,流露出安詳、寧靜、淡遠,幾分詩情,幾許禪意,讓我馬上推翻了跟《繪圖師的合約》的牽扯(雖然陳傳興與葛林納威都精通繪畫!),逐漸「發現」寺廟屋簷瓦片的斜線線條與左右兩端微微的尖角,「夢」字中央部分隱約浮現,而上方景觀呈現了「草」字頭,下方牆壁中央燈火通明的門裡有框,補齊了「夢」字下半部的「夕」形。陳傳興的鏡頭緩緩下降,整個畫面只剩寺廟牆壁並凸顯了中央的門與框,框裡有框,線條依稀「周」字模樣。橙黃燈光烘托的門框中還有個小小雕飾,正是「蝶」的模樣啊!陳傳興這一招古今獨步!

高達電影中,文字可以成為畫面,譬如近看是「Vie」(生活),鏡頭拉遠原來是「Riviera」(地名里維拉);或是畫面是一堆文字而聲音(或旁白)卻是另一批文字(話語)。安東尼奧尼有些片名只有一個字,譬如《L'Avventura》《情事或冒險》、《La Notte》(夜)、《L'Eclisse》(《蝕》,台灣譯成《慾海含羞花》)。雷奈電影《廣島之戀》(日本地名)、《去年在馬倫巴》(德國地名)、《穆里愛》(英國或阿爾及利亞人名)經由「字」點染出異國情調。

Photo 12 [1600x1200].jpg

《謎中謎》外文原題「Charade」。是英文字彙也是法文字彙,是「一種猜字遊戲」(藉著短短的表演暗示一個字與它的每個音節,然後讓觀者猜測是什麼字)。請注意,英文的「ch」有3種讀音:一是「曲」(譬如teach或catch的「ch」);二是跟法文同樣源於拉丁文而讀成「k」(譬如christ或chrisanthemum);三是借用法文的「ch」,跟英文裡「sh」的讀音貼近(譬如chanson,chandelier或Chicago)。Charade法文唸成「夏哈德」,英文讀作「夏如瓦德」。

《謎中謎》的序場是有人由火車上摔落荒郊野外。然後映現演職員名單(由Maurice Binder片頭設計,Robert Ellis動畫處理)普普(pop art)中帶著歐普(op art)色彩。正式開場是黑衣墨鏡的年輕女郎蕊姬(奧黛麗赫本飾演)在露天餐座前,背後映著山雪(「白」!),不遠處伸出淺色衣袖、戴著黑手套的手向她瞄準,就當蕊姬端起白瓷杯時,對方發射!原來是男童拿玩具水槍,噴得她一臉水。她摘下墨鏡,你我但見一雙美麗的大眼睛!本片後段歌劇院裡,這雙美麗眼睛甚至「在星群裡也發光」!本片虛幌一招,你我虛驚一場,卻是往後真正驚悚的序幕,更像是真假錯綜、虛實難分的伏筆。

度假過後,蕊姬獨自回家,推門但見人去屋空(甚至有幾絲遭人破壞過的殘痕)。她打開每扇外觀淺白色的壁櫥,內層都是墨綠色也都空無一物。一扇扇打開的光景,有點「迷宮」意象。墜落火車喪生的是蕊姬的丈夫。巴黎警方約談蕊姬。蕊姬回到家,在光影明暗對比強烈的空屋,那個在度假雪山見過的男人(卡萊葛倫飾演)這回「聲音」(清晰腳步聲)先響起,身體方才出現在門口卻因為背光因而臉全在陰暗中,你我又是一番驚悚。

BW Photo 16 [1600x1200].jpg

 

蕊姬與這個男人在公園跟一夥兒童看傀儡戲(類似台灣的布袋戲),蕊姬法語、英語流利,男方只會英語,兩造對劇情各有不同體認並各自表述,「現實」與「劇場」,「自身」經驗與「別人」故事,「異」與「同」,本片承雷奈《去年在馬倫巴》的先,啟費里尼《愛情神話》的後。片中有些驚悚激烈打鬥場景,把女主角也把觀眾你我隔在門外,媲美雷奈《穆里愛》的「電影的影像有限,觀眾的想像無窮」。

有一回,這位男主角伴送蕊姬回家,告訴她到家了,她問:「啥?」他回答:「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1963年末到1964年間,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謎中謎》、《巴黎假期》紛紛上映。《巴黎假期》裡的男作家告訴女打字員(奧黛麗赫本):「妳可知道,《窈窕淑女》跟《科學怪人》是同樣的故事?」《謎中謎》則讓男主角把《窈窕淑女》裡的一句歌詞(而且也是歌名)用了過來當對白。

《謎中謎》的男主角先後用過五、六個不同的姓名,教人怎能信任?其中一個姓名他跟敵手互相推給對方。果真謎中有謎。本片既是高超驚悚劇,又不時洋溢喜趣。亨利‧曼辛尼作曲配樂,紀梵希為奧黛麗赫本設計服裝。編劇Peter Stone後來把(別人將費里尼電影《加比莉亞之夜》改編成百老匯舞台劇)《生命的旋律》改編成電影版。《謎中謎》導演史丹利‧杜寧勇於創新,1957年把George與Ira Gershwin與Leonard Gershe與Roger Edens的歌舞劇拍攝成奧黛麗赫本主演的影像奇美的電影《甜姐兒》。Gershwin則是雷奈、馬丁‧史柯西斯、楊德昌深愛的電影音樂家,《一一》裡的〈Summertime〉就是一例。

新聞來源:破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