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色奇幻報.jpg


一名在非洲難民營行醫的父親,心力交瘁於種族殘殺與和平信念;視訊另一頭來到家鄉丹麥,他兒子每天一踏進學校,就遭到同學的訕笑、霸凌,從不間斷。剛失去母親的倫敦轉學生來到這裡,他無法忍受「被欺負」,在看似冷靜的雙眼,燃起以暴制暴的憤怒。

寓含深意的場景心理學


孩子在校園努力求生,大人在瀕臨離婚的關係中吃力對話。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對位關係是: 大人們(或小孩群)重複著無孔不入的暴力,在整體結構的無限迴圈中,堅持和平的信念更顯無奈、無力,甚至無能。硬底子演員的精湛演技,在流動自然而寓含深意的場景設定中更顯突出。畫面交錯出現小鎮寧靜的傍晚、原始部落美麗的大片天空。在寬敞的居家空間裡,迴盪著疏離的父子關係。一旦孤寂感超載,孩子作伴爬上建築最高處,俯瞰市區的仇恨、混蛋、牽絆都變小,(或者看似)變清楚。

導演蘇珊娜畢爾在念電影導演之前,先在耶路撒冷念過藝術設計,也到倫敦修習建築課。她曾提及過去經歷的影響:「當一個建築師,會被訓練要看事情的整體面,這對我幫助很大。建築學不只是一個能走進去的屋子。就像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能帶領我們進入這樣結構的所有故事。建築物能讓人有真正的感官享受,就像電影一樣。他能帶領你去各種場景。在我的電影裡,所有場景都有獨特意義,賦予場景正確的意義非常重要對我而言,這些場景表現了角色細微的心理狀況。

絕色每年必看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劇情以流暢的節奏,鋪陳成人、孩子的世界彼此交集而又錯身,醞釀出漸漸成形的復仇行動。蘇珊娜畢爾沒讓人絕望到底,爆炸性的高潮,導引出理想崩毀之後,心態仍有重新建設的可能。這個世界看似美麗,每一段關係、每一層結構,卻又如此易碎。對於社會的集體價值觀,我們能夠掌控到什麼程度?當我們走進混亂的邊緣,是否仍不自知?如果涉及道德與人性價值的選擇,我們如何置身事外?

資料來源:絕色奇幻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