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松隆子可供印刷大檔劇照2.jpg 

文/中坡不孝生

 

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廣告文案在現實中成立的話,松隆子在電影《告白》中的表現,卻像是狠狠地給了它一巴掌,而且更像是對觀眾撂下狠話:「會電腦又怎麼樣?你真的以為你很行嗎?哈哈哈!」《告白》當中充滿對科技造成現代社會的疏離冷漠,以及科技改變人性所造成之後遺症的控訴。

如同前些日子的社會新聞,一位國中老師為了制止學生用手機對她在課堂上進行錄影蒐證,後來與學生扭打成一團;《告白》的開場也相當類似,當松隆子在台上一如往常宣布著例行公事,底下的學生不是在聊天打鬧,就是在玩手機,一名女學生不斷與其他同學透過手機簡訊在私下溝通討論松隆子的言行。原本普通的國中教室場景,直到松隆子突然說因為要照顧罹患愛滋病的丈夫,女兒又「意外」身亡,所以她必須辭職;但是松隆子始終懷疑年幼的女兒是被班上的兩名男學生給謀害,所以她只好偷偷抽取丈夫的血液,注射到學校提供給學生當作營養品的鮮奶當中,結果引發了全班學生的驚恐與騷動。松隆子宣佈,她之所以如此是要報復那兩名學生。於是,《告白》的故事主線就圍繞在一位女老師的復仇以及兩個學生加害人身上;不過,這兩名男學生中,一個是聰明絕頂,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少年A」,另一個則是被這名天之驕子利用的邊緣人「少年B」。

表面看來,《告白》跟北野武主演的經典電影《大逃殺》好像沒什麼兩樣,影片同樣呈現出冷冽陰森的氛圍以及色彩,同樣探討「教師」這個象徵性很強的壓迫角色對於「國家幼苗」所施予的荼毒戕害,但和《大逃殺》十分不同的是,沒有「戲劇張力過強」(灑狗血的禮貌講法)的暴力血腥畫面,《告白》中的每一個畫面,簡直都美的像可以單獨掛在當代美術館的平面攝影作品;就像有一幕白色牛奶滴到地面上的畫面,猛然令我聯想起英國相當著名的Hipgnosis設計公司為六、七零年代前衛搖滾樂團設計的超現實主義封面。

此外,劇情本身除了透過電影中表面看似乖巧,實則暗地進行藥物實驗毒殺全家人的班長(橋本愛飾演),以及運用電器發明常識謀殺劇中松隆子女兒的「少年A」(西井幸人飾演),揭露了網路時代成長的青少年,因欠缺道德約束濫用科技產生的惡果,更透過「少年A」始終缺席的科學家母親、「少年B」母親(木村佳乃飾演)的袒護溺愛,以及松隆子的報復,對「戀母情節」加以探討辯證,呈現出當代日本社會潛藏醞釀的危機。

不過,片末松隆子一句輕挑的「開玩笑的!」,其實也代表了「想像力」對於科技異化人性的猛力反擊,是最令我感動的神來之筆。

原文出處:踢報 http://www.kick-news.com/Article/Content.aspx?ClassID=1&Subclass=7&ID=167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