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jpg

文/中坡不孝生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靈魂餐廳】關於電影配樂者Kaus Maeck的簡介,馬上聯想到靈魂樂對於八零年代後龐克與新浪潮樂團的影響,例如Joy Division鼓手Stephen Morris曾在紀錄片中提到,他們在錄〈Interzone〉這首單曲時,製作人希望主唱Ian Curtis能模仿James Brown的唱腔,而〈Interzone〉裡的反覆樂句亦是來自於一首黑人靈魂老歌。

但我誤會了,音樂其實不是【靈魂餐廳】真正的重點;不過,若沒有音樂的畫龍點睛,這部電影也將只有「餐廳」而沒有「靈魂」。就像沒有男主角的哥哥異想天開找來樂團與DJ,一個即將「靈魂出竅」的餐廳,也不會有起死回生的機會。而且,這部電影提供了台灣文創業者一個非常好的示範,就是:要讓聽音樂的人有飯吃,並且要把對的菜賣給對的人,才能夠皆大歡喜。

【靈魂餐廳】一切故事的起爆劑其實是跨民族的愛情。男主角的女友為了工作飛往上海,甚至還帶了中國男友回到德國,除了讓該片成為時代的見證(還記得小時候我們被洗腦灌輸的那句標語嗎?「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也象徵了歐美人士對於中國崛起的恐懼感,一如八零年代美國電影對於「日本第一」陰影的再現。另外,男主角因為「椎間盤疾患」(建新中醫應該去德國開一家才對),認識了土耳其裔的美女按摩師,而且共譜戀曲,算是身為土裔的導演Fatih Akin對於德國族群融合的樂觀期許,利用愛情來談政治的高明手法。

最後,欣賞德國電影不灑狗血溫馨幽默風格的各位觀眾一定要來看看【靈魂餐廳】,而小弟現在要把八零年代白人靈魂、電子合成器樂團「中國危機」(China Crisis)的唱片,再找出來聽一聽。

 

(中坡不孝生,1981年冬天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碩士。從2005年起在破報寫樂評,蘇打綠《Believe In Music》EP和處男專輯的「樂評」他寫的,捧紅蘇打綠功不可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