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_killed_my_mother_2009_300x424_773847.jpg movie_9376_poster.jpg

 [2010-07-11 中國時報 周報影評 /張士達] 19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有人在大學裡忙著社團聯誼,有人在當兵,有人還在尋找著起薪也許不到兩萬的工作。加拿大的小帥哥札維多藍,則自編自導自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聽媽媽的話】。

教導創作的老師往往都叫學生從自己最熟悉的題材開始。札維多藍做到了。他的首部電影所講的故事是:「我的媽媽」。但片中的兒子絕不是個聽話的孩子。這個由札維多藍親自飾演的16歲孩子,每天跟媽媽吵架,甚至對學校老師謊報媽媽已死。母子明明不能不愛彼此,卻又受不了彼此,在同一屋簷下成為彼此生活中最大的痛處。

★ 坎城得獎 還角逐奧斯卡


觀眾看電影當然不可能隨時記著這是一個19歲導演的處女作,以驚嘆眼光來見識小天才的奇蹟。但即使不將這層條件考慮進去,札維多藍的【聽媽媽的話】與其他一般電影相較都依然令人驚豔。許多新導演的首部作品往往坑坑疤疤,成為後來不堪回首的過往,【聽媽媽的話】卻在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拿獎,還代表加拿大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畢竟是初學者的首次嘗試,【聽媽媽的話】中充滿了大量四處借用來的混亂風格,例如以慢動作配合弦樂配樂的王家衛招牌,不過這倒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每一種風格都還算只是淺嚐即止,不致被太過沉溺地濫用。而這些對於電影語言的練習與把玩,反倒更展現了這個新導演對於電影形式充滿熱情的探索,以及他以這個年紀來說毫無疑問的過人天份

雖然片中部分人物行為與情緒轉折的動機,其實交代得並不夠明確,主角對媽媽不斷大吼大叫的吵架方式,也可能讓觀眾一度看到看不順眼,但全天下叛逆期的青少年,本來就是偏向自我中心且非理性的,也許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心中的火到底哪來的。

就像片中的媽媽,在多數觀眾眼中看來應該真的沒那麼糟,但兒子就是偏偏看她不順眼,但也正是這種青少年普遍只圖自己痛快的心理,才讓導演札維多藍以他的年紀竟能拍出並不侷限於自己角色的視野,更加令人意外。特別是母親的角色從俗麗開朗的外表、看似堅強但難掩疲憊脆弱、以及任著兒子發脾氣的寬容理解,與多數電影中的母親角色相比,都堪稱難得地有血有肉。飾演母親的安妮杜爾瓦勒,更是撐起全片半邊天的最大功臣

★ 劇本設計 令人拍案叫絕


毒品與同性戀是兩種很難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素材,但在【聽媽媽的話】中雖然都巧妙扮演了左右劇情的重要元素,卻又以一種理所當然而輕描淡寫的筆觸呈現,不帶任何有色眼鏡的偏見。而札維多藍也是在這些相關情節中,展現出他在演員的位子上最自然也最令人驚喜的演出。一場嗑藥之後心房瓦解而對母親掏心掏肺的戲,不僅讓觀眾跟戲裡的媽媽一樣看得哭笑不得,更透過不被主流社會認可的毒品來意外地修補了母子間的關係,尤其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本設計。

原文片名其實是【我殺了我媽媽】,與取自周杰倫歌曲的中文片名【聽媽媽的話】雖然大異其趣,但卻殊途同歸地終究走向母子間的和解。原來不論國籍年紀或性向,還是該多聽聽媽媽的話。周董說的是對的。(原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i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